icon-search

共筆//一起成為「苗友」

苗栗市因後龍溪流域而逐步發展,又因鐵道開闢幾度興衰,使得行政區劃亦峰迴路轉,更顯得此地在交通樞紐意義不同。於今爬梳相關文史資料,較多以地方仕紳、文人、商賈為角度切入,在地產業與庶民生活則相對鮮少描述,其中苗栗市在客家文化地位、人民運動也較少被提及。
1897年日本人於西山、公館地區發現陶土,以及鄰近地區出產天然氣,日本時期陸續設有5個窯場,後來隨著戰後陶業興盛,最輝煌時候約有300家陶瓷工廠,最高出口值曾經在1988年高達三億美元,帶來豐富的外匯。今日苗栗市街頭以少見當時窯場煙囪林立,當年佐佐木登窯亦沉寂於中山路旁。
1962年中油公司與美國「莫比油公司」(Mobil)、「聯合化學公司」共同出資成立「慕華聯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」,在苗栗興建以錦水天然氣為原料之尿素廠,此肥料廠推升了台灣當時農業及經濟起飛,後來被台肥收購,卻因為天然氣減產和國際肥料競爭,也被迫減產、停產,有鄉親表示至今於廠區附近仍可聞到尿素氣味,亦是一種追憶景象。
沉寂在市景之下還有許多人民故事,例如1958年新竹玻璃苗栗廠事件,當時公司因為經營不善、高層捲款潛逃,工廠一度沒有購買燃油費用,苗栗廠彭如春廠長出面參與協調,組成自救會經營並轉虧為盈,後期還發生公司派欲取回經營權事件,之後在時代變遷下苗栗廠仍然漸漸吹滅火焰,現在該處已成為慈濟園區。
激進的工運更較少被「官方」地方志描述,例如1988年苗栗客運抗爭。方時剛通過解嚴及勞基法,各地勞工意識較能被端上檯面討論,苗栗客運因為制度及經營關係,司機不僅要搶快搶客,也有普遍有過勞駕駛問題,在桃園客運發出客運工權第一聲後,苗栗客運在8月開始長達近一個月的罷工,這不僅是解嚴後時間最長的罷工,後續也影響「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」(工委會)成立,至今台灣秋天時舉辦的「秋鬥」即是由此單位發起。
相較於工運活動,性產業卻附隨著仕紳軼聞,得以在地方志中瞥見一角。日本時期天雲廟旁「坑仔底」巷弄內風化場所盛行,甚至有韓國籍女性從業,有一說當時仕紳不巧在此碰頭,為免尷尬各自先四處兜圈,回來卻又再次相遇,因此留下俚語「老蛤蟆兜灣窿」(意近於狹路相逢)。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重創中部地區,當時的花柳巷遂隨著市區改正遷移,逐漸轉移至西勢美地區,迄今竟有近百年歷史。詩人劉少拔、議員劉召福等都有與此相關的軼事。
苗栗市自漢人開墾以來近300年歷史,尚有許多值得考究文史資料,例如在地河圳水患、聖誕燈泡代工等等,較難單純以網路搜尋進行研析,有賴走訪耆老追憶當時情景。感佩苗栗文史前輩,在媒體事業與撰述上留下許多資料,包括黃鼎松、何來美等,更往前追溯至謝樹新於 1962 年創辦《苗友》刊物,後改為《中原》雜誌,前後連續發行 40 年,是全球第一套客家族群雜誌;1945~1952年,苗栗曾短暫興辦《民生報》,創辦人謝金俊另外經營南美行貿易公司,1962年與中廣苗栗電台長江平成、詩人賴江質、《中原》謝樹新社長共同創立「苗栗縣客家民謠研進會」,其盛況甚至於1969年受邀至日本演出,可謂近代台灣客語運動重要先驅。
至此,我們方才開始認識苗栗市,那些豐富的米食文化、巷弄信仰、鄉野軼聞有待我們繼續接觸,成為苗栗的知心之友,一起延續「苗友」之路。


上一頁 下一頁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